English

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及控制

发布时间:2023-05-31    浏览次数:39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包装饮用水以它的卫生、方便、不含杂质及添加物广泛受到消费者青睐,但饮用水制品是否安全?近年来包装饮用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问题逐渐呈现出来。那么铜绿假单胞菌是什么?它是是如何进入饮用水的?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如何控制?

一、什么是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因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水溶性的绿色色素,使伤口与创面呈绿色,又名绿脓杆菌。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易在潮湿的环境存活,对消毒剂、紫外线等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于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存在健康风险,容易引起急性肠道炎、脑膜炎、败血症和皮肤炎症等疾病。

铜绿假单胞菌 

在国标《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在微生物限量上,取消了菌落总数、霉菌、酵母等致病菌的限量要求,保留大肠菌群指标,增加了饮水制品中常见环境污染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指标。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同时各种超标报道也频见报导,给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带来很多挑战,监测分析其污染原因并进行有效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二、铜绿假单胞菌是如何进入饮用水中的?

瓶(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主要原因有水源受到污染,或现有的较为简单的水生产加工工艺;或生产过程中卫生控制不严格,从业人员未经消毒的手直接与矿泉水或容器内壁接触;或包装材料未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1、水源

地表水在作为水源被水生产企业采用时,可能会在源头采用紫外线进行控制,降低后端砂滤、活性炭微生物附着生长的压力。

虽然大多数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菌不易存在于天然矿泉水的水源中,

但从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巴西及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含量的限定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存在。

 此外有调查显示,水源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明显高于成品水,水源水污染可能是成品水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况且水源污染不易发现,所以可能对生产造成更大的危害。

2、加工过程

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具极强的抵抗力,可以透过过滤装置进入并粘附于管道、滤膜、贮水槽及增压泵等中繁殖,而简单的冲洗、常规的消毒技术难以对其进行清除。有调查显示,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与水的消毒方式(仅以紫外线消毒)呈现显著相关,臭氧消毒等的实际应用又不佳。同时铜绿假单胞菌借助水流甚至气溶胶传播时,比其他微生物种类有优势,一旦污染难以消除,所以现有的水生产加工工艺也是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在发挥不同消毒剂消毒灭菌优势的同时应尽量减少消毒副产物产生,也要保证过滤/纯化装置正常运转

        虽然新建的水处理线有密闭系统,在水源没有受到污染,后端水处理过程,采用环凯消毒剂对管道进行全面细致消毒,能很好的解决微生物生产繁殖问题,但水处理系统也存在有不是密闭的,比如能让微生物入侵的通道(水罐、砂罐、活性炭罐这些)通过呼吸器与大气连通避免气阻,定期使用环凯消毒剂对成品水流通的管路做好消毒,可以有效杜绝管道滋生生物膜和微生物的侵入。也能同时提升活性炭的吸附容量。

3、灌装

强化包装的清洗消毒工艺,尤其是对周转使用的大塑料桶内壁,要认真刷洗后再消毒清洗灌装,并防止强力水流冲洗造成铜绿假单胞菌借助水雾扩散。同时企业应结合自身工艺特点,研究摸索消毒剂应用浓度、处理时间等。

4、包装

对瓶装水充气或热灌装(仅限纯净水),定期监控水源、包装材料消毒、灌装等重点环节,是预防污染的有效手段。生产企业应通过检验,判断污染来源,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

饮用水包装 

5 、检验

现可用于瓶装水铜绿假单胞菌检验的传统生化方法有涂布法、多试管MPN法和滤膜法;为提高检测效率,也可用P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等方法进行快速检测和结果初筛。

 环凯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超标解决方案

环凯有多年食品饮料行业的经验,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全方面解决方案.开发的多种清洗消毒产品可以应用于包装物、环境、管道和设备、人员等食品饮料生产的各个环节,协助客户确保产品质量,在包装饮用水行业当中提供的解决方案有:

  • 水源和水处理线的微生物控制
  • 回收PC桶的内外壁清洗和消毒
  • PET瓶的输送和消毒
  • 管道和罐装机的清洗消毒
  • 人员和环境消毒

帮助企业控制和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问题,降低生产成本以及避免生产环境的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