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清洁、消毒与灭菌

发布时间:2025-05-30    浏览次数:95

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与控制感染的关键措施之一

清洁: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染以去除和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是消毒灭菌前的必要步骤。

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和媒介物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灭菌:是指用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者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清洁与清洗的区别

清洁cleaning:是指采用物理擦拭的方法,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主要适用于不宜浸泡、大件物品的清洁以及日常诊疗用品和环境的清洁。 

清洗 washing:是指采用流动水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主要适用于能够耐受用水的冲洗与浸泡物品的清洁。  

消毒

按照不同的评价方法可将消毒分为以下几种

1. 根据消毒的目的分为四种     

(1)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如重症监护病房、手术部的常规定期消毒等。

(2)疫源地消毒:是指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3)随时消毒:是在疫源地内存在传染源时进行的消毒。

4)终末消毒:是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      

 2.根据杀灭微生物作用的水平分为三种

1)高水平消毒是指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的消毒方法。高水平消毒剂包括: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碘酊等 。

2)中水平消毒是指能够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的消毒。中水平消毒剂包括:碘类(碘伏、氯己定碘等)、醇类和氯己定的复方制剂

3)中水平消毒是指能够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的消毒。中水平消毒剂包括:碘类(碘伏、氯己定碘等)、醇类和氯己定的复方制剂等 。

3.根据消毒作用的原理分为两种

1)物理消毒:是指利用物理因素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最常用的为热力消毒如煮沸消毒、巴斯德消毒和流通蒸汽消毒等以及紫外线辐照消毒

2)化学消毒:是指用化学消毒剂作用于微生物,使其蛋白质变性,失去正常功能而死亡。目前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碘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季胺类消毒剂等。

 灭菌:

根据灭菌的温度,灭菌方法分为两种

高温灭菌:如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等

低温灭菌:如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环氧乙烷低温灭菌、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清洁、消毒与灭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进行无害化处理再根据需要清洗、消毒、灭菌或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如手术刀等的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能选择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方法。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进行清洁与消毒。

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来源:网络转载,转载于“未央疾控监督”公众号;

提醒:文章、视频、图片等所有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若有侵权内容及其他涉法内容,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