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鲜榨蔬菜汁安全警报:温度失控可致病原体激增

发布时间:2025-08-13    浏览次数:35

深色绿叶蔬菜汁(DLGVJs)因营养丰富广受欢迎,但其食品安全风险长期被低估。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最新研究揭示:当储存温度超过4℃时,酸化处理的蔬菜汁仍可能成为食源性病原体的温床。相关成果已发表于食品微生物学顶级期刊《Food Microbiology》。

研究背景:高营养伴随高风险

羽衣甘蓝、瑞士甜菜等深色绿叶蔬菜汁近年销量激增,但中性pH(5.9-6.3)特性使其易受微生物污染,并且污染事件频发,近20年美国多次爆发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H7感染事件,如2006菠菜事件致199人患病,2016苹果汁事件致56人染病。其中原因有监管缺口,FDA豁免零售现榨果汁的5-Log减菌要求,仅依赖冷藏建议;还有温度滥用普遍,如20%商用冷藏设备高于10℃,50%零售食品曾暴露于危险温度

实验设计:模拟真实风险场景

研究团队选取三种常见蔬菜汁(无头甘蓝、瑞士甜菜、羽衣甘蓝),并对这些蔬菜汁进行如下不同处理:

酸化处理:柠檬酸调至pH≈4.0(模拟商业配方)vs天然pH(5.9-6.3);

储存温度:4℃(标准冷藏)、10℃(冷链断裂)、23℃(室温);

病原体:五株混合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环境株、五株李斯特菌;

检测指标:pH变化、需氧菌总数(APC)、病原体动态。

颠覆性发现:温度击穿酸化防线

蔬菜汁在4℃冷藏7天,所有病原体均存活(减少量<1.7 Log)。酸化汁病原体减少量普遍高于非酸化汁(如酸羽衣甘蓝汁沙门氏菌减少1.7 Log vs 非酸汁减少0.7 Log)。蔬菜汁在10℃储存条件下,非酸化甜菜汁中沙门氏菌48h内暴增2.7 Log。酸化效果减弱的条件下,酸羽衣甘蓝汁中单增李斯特菌呈现正增长趋势(μmax=0.0027)。蔬菜汁在23℃室温下48h,非酸化甜菜汁中大肠杆菌激增2.8 Log,单增李斯特菌增加1.3 Log,酸化羽衣甘蓝汁中所有病原体均正增长(沙门氏菌μmax=0.038),酸甜菜汁大肠杆菌仍增1.6 Log。由此得出,酸化仅能在严格冷藏时增效,温度高于10℃即可瓦解其保护作用,23℃时酸化汁甚至可能助长病原体。

风险差异机制解析

瑞士甜菜汁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风险最高,主要因为其天然抑菌物质匮乏,而无头甘蓝和羽衣甘蓝含抗菌山奈酚,分别为90.5mg/100g和43.3mg/100g,甜菜中山奈酚含量仅为痕量,抑菌能力薄弱。单增李斯特菌在10℃羽衣甘蓝汁中呈“先增后降”趋势,研究推测早期增长因温度升高缩短滞后期,后期下降或因土著假单胞菌产生抗菌物质。

行业警示与实践对策

深色绿叶蔬菜汁的健康价值毋庸置疑,但本研究揭露其在温度滥用下的隐蔽风险:即使通过酸化处理将pH降至4.0,10℃以上储存仍可能导致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命病原体爆发增长,瑞士甜菜汁尤为脆弱。该成果为FDA/USDA更新监管政策提供关键依据,强调“温度控制”与“酸化处理”必须双重保障。食品生产者需重新评估现榨果汁的冷链管理,消费者应警惕脱离冷藏的蔬菜汁——营养与安全,从来不可分割。

来源:转载于“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作者~闻丞渤